制服知识 |
国家标准 |
![]() |
020-32206177 |
![]() |
品味制服
制服知识
职业装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职业装品牌化 广告史上的伟大人物Walter Landor曾经这样说:"Simply put, a brand is a promise. By identifying and authenticating a product or service it delivers a pledge of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简单说来,一个品牌就是一个承诺。通过识别和鉴定一个产品或服务,它表达一种对品质和满意度的保证) 职业装已经从单纯的区域定制中走出来,品牌化将是一个趋势,如何创立一个让消费者认知、认可、认同的品牌,是中国所有职业装企业都应思考的问题。一个品牌就是一个在消费者头脑中感知和理解的集合。得品牌者得市场,得市场者行天下。 二、连锁经营 职业装市场与传统服装市场相比,在其销售、消费群体、物流与时装都有着较大的巨大的区别,总体来说它更受区域性的限制,跨区域运作意味着成本的提升、竟争优势的下降。而区域客户资源有限,满足不了有足够产能与实力的职业装企业的需求,这就必须寻求一种即可扩充市场又不至于提升营运成本的经营模式。连锁经营,这一在各行各业中经历考验的经营模式,同样适用于职业装行业。对于职业装企业而言,可以用低投入,迅速的扩展自己的市场范围,并可避免由企业全资投资分公司所带来的投资巨大、管理疏漏、人才欠缺等诸多问题;对于加盟商而言,可以减少自创品牌的投资风险,可轻松拥有职业装知名品牌资源,可以获取成功的经营模式。连锁加盟,可以充分利用各区域的资源互补性,迅速的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品牌的影响范围,它最大范围内压缩了品牌经营成本,最大化经营利润空间,对企业与加盟商,都是双赢的。 三、科技含量 职业装科技含量与时装的区别是科技含量高,这一点已经被大众接受,但对于科技含量的认识,却仅停留在阻燃功能、耐压功能、防酸碱、防油污、防静电等特种防护服层面,普通职业装的科技含量却被忽视。 职业装的科技含量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设计符合人体工学的合理性,符合行业的(防护)特点,穿着舒适,实用。另一方面是指功能性,主要表现在面料原材料、染料的无害应用以及防辐射等方面。中国职业装落后于西方国家,一个很大的因素是职业装的科技含量低。广州劣质校服甲醛超标的媒体报告所凸现出的问题绝不是偶然,高科技含量的“绿色职业装”将会愈受人们的重视与青睐。 |
制服的分类 制服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来说,制服的分类重点应突出在其职业的特点上,并兼顾社会习惯及服装自身特性。 制服按产业不同可分为: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用制服三大类。 第一产业制服按其行业分类又可分为: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狩猎及矿业等制服; 第二产业制服按其行业分类也可分为:制造业、土木建筑业等职业服;第三产业是除了以上第一、二产业之外的其它所有产业部门,此类职业服可分为公用事业(供电、煤气供应、运输及邮电)制服;金融保险业(银行、信托股票及保险业等)制服;机器维修业(汽车修理、停车场及其它修理业等)制服;服务性行业(饮食、旅馆、理发、美容及娱乐场等)制服;文教、卫生、科研事业(学校、航空机构、图书馆及医疗等)制服;自由职业(法律、会计、新闻、企业情报、广告、建筑服务及各种咨询机构等)制服等等。 制服按产业结构不同进行分类时,还可根据具体行业特点进一步细分。如运输业制服,就可分汽车运输、船舶运输、航空运输及其它运输 的不同制服。再进一步,如汽车运输制服还可分为司机、售票员、地勤人员制服等等。制服特有的一类是军装,这是一大类特殊制服,按其兵种大致可分为陆、海、空、武警及特种军部队的制服,亦可再进一步划分。 制服按其所选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纯纺织物,混纺织物、裘皮及其它材料制服。纯纺织物有天然纤维的棉、麻、毛、丝;化学纤维的粘胶、绦纶、锦纶、腈纶、氨纶、丙纶、氯纶、特氟纶等等。混纺织物是指以上各种材料中两种及其以上混和而纺织成的织物。裘皮制服分天然裘皮及人造裘皮两类,天然裘皮包括动物毛皮及皮革两类;人造裘皮包括长毛绒驼绒、植绒、人造革、合成革及其它化学革等;其它材料主要指各种木质、甲壳质、塑料、金属等等。 制服按气候不同可分为季节性、地域性、气象性三大类。季节性制服可分为冬、夏、春、 秋制服;地域性制服可分为寒带、热带、温带制服;气象性制服又可分为防寒、避暑、挡风、遮雨、抗辐射等制服。 制服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防护,装身标识,系扎及卫生用制服和附属品。防护性制服包括耐气候、保护及特殊用制服。此外还有相应的附属品,如围巾、头巾、眼镜、防面具、耳套、手套和鞋靴;装身用制服可分为社交用、作业用、仪礼用等,相应则配有领带、领结、授带、钩和扣等;系扎用附属品有绳、带、腰带、皮带 等;标识用附属品包括臂章、徽章、领章、胸章、标号和缎带等;卫生用有手帕、口罩、手套、护肩、护腰、护膝、护脚等。 制服按人体不同分为性别类、着装类和部位类服装。性别不同包括男装、女装及通用装;着装不同有外套、夹衣、内衣、上衣下装和连体装;部位不同又有首服、躯干服、手套、袖套等等。 制服按其款式结构不同可分为:贴身与宽松型、紧缚与开放型、前开、侧开、背开与套头型分离与连体型等等不同的职业服。 制服的分类方法还有其它分类法。如按覆盖状态分、按色彩及图案不同分、按制作方法分等等。总之。制服的分类必须立足职业特点来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行业分工的逐步细化、新行业的可能诞生,制服也会不断涌现出新的类别。 |
一般防护工作服知识简析 工装是人们在从事某种劳作过程中为统一团队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防护所穿着的工作服装。因此,工装有其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性。就其精神方面看,是企业CI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着装的统一,有利于树立和加强作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增强劳动责任心和自信心,集体感和荣誉感,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传播企业文化,反映企业精神和管理水平,创造高效,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从物质上看,随着社会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劳动中对环境及人体自身的保障意识显得日益重要,因此工装也由最初的物质属性发展到功能性以及款式,色彩等复合性的物质形态,其种类也纷层各异。 现有工装的品种有多种类别,按产业类别分,有农,林,牧,副,渔及制造,建筑和服务等;也可按行业分,如轻工,重工,化工,建筑等;还可按选用材料的不同来分类,可分为纯天然织物,纯化学纤维织物,混纺织物;按季节可分为夏装,春秋装,冬装以及按职业特性的功能,按款式结构及男女性别,着装部位等分类。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新型行业的不断产生,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工装也会陆续涌现新的类别和新的功能功能要求,工装也越来丰富多彩。 夏装 在工装中占较重要的份额.常规的夏季工装除满足基本功能之外,还要考虑环境适应性及服装材料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和着装者的心理需求,重点突出面料的质地及面料的色彩.面料质地一般采用吸汗透气,柔软轻薄.免烫易洗的全棉,涤棉,棉麻混纺等面料.色彩上采用冷色调或以浅粉色系列制作,给人在炎热的夏天产生清凉之意,或以素色面料为主,在领口,袖边,袋盖,下摆等局部辅之以亮丽色彩点缀,使单调的色彩显出一些活泼,点缀色多半以公司CI色.服装的配饰,如拉链,纽扣等与整体服装能统一协调,又可带来几分简洁明快.不同风格的对比和谐以及不同情趣的组合,营造夏日工装千差万别的形态和赏心悦目的美感。 衬衫 在春夏和夏秋之交穿用最多,其色彩,面料,款式的选用也依不同的环境而异。 总体的功能设计与春秋装大致相似,但适应的岗位较春秋装更为广泛。除了生产工人穿之外,也适合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着装。上下装一致协调搭配显得精明干练,配以领带更觉英武,帅气。使管理人员与工人进一步融洽,和谐。又可根据细节部位的设计处理,区别不同的岗位职责。口袋的造型是衬衫的精彩之作,口袋的多种变形设计,便于放置笔记本,电话本以及各种单据;胸前及臂侧的笔袋将各种笔具放入了恰到好处的位置;裤腿两侧的口袋便于随身携带小工具及小用品。还可根据需要调节衬衫袖子长短的设计,即在长袖衬衫内加襻;翻转后与臂侧的纽扣相连,形成短袖的效果。 T 恤 随着潮流与时尚在众多的工作岗位中频繁登场。就服装而言,它是人们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换。那么,职业装在人们的衣着时空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也必然反映出强烈的时代感。因此,在一些普通的工作场所,T恤衫和针织衫替代传统工装的严谨,拘束,也是反映一个时期的创新和潮流。人们将创新与时髦,流行与时尚大胆运用到职业装中,并与材料,款式,色彩整合考虑。在色彩搭配,款式造型,工艺制作上既遵循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又适应工作环境的功能要求。丰富的款型和色彩塑造出不同的团队个性,辉映出更加亮丽的企业形象,且上班休闲皆宜。T恤衫,针织衫大都采用棉,麻,丝,化纤以及各种混纺,透气,吸汗,悬垂性好的织物制作。 春 秋 装 春秋装是一年中穿着时间最长的服装,在款式结构,色彩,材质的选择与搭配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其舒适性,卫生性,防护性,以适应特定的作业场所及自然环境的要求。如色彩,采光,声响,置物,气候等方面的协调才能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的工种对色彩的使用有所限制,避免眩目的面料产生视觉上的疲劳。反之,在较暗的环境中却需要一定的反光标识。工作台的高低,工作时人体的攀,爬等动作对款式结构和工装的宽松程度,面料弹性,耐磨性等方面有相应的要求。工厂的电工,钳工由于工具多,工作游动性较大,在腰部,腿部增加立体口袋便于放取方便。 马夹 是工装的一个大类品种,春秋季节穿着可起到调节气候冷暖的作用。现代马夹较过去有了很大的改观,既在传统服饰中保留了精华,又吸取了现代服饰文化的特征,表露了一种传统与前卫,实用与美观兼容并蓄的状态,在色彩及款式造型上也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不同的色彩在不同的环境中起着调节情绪,减少疲劳感和单调感的作用。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选择灰,蓝等色,可减少烦躁;接触油污灰尘较多的,用深色面料,耐脏又便于洗涤;在宽敞或采光较好的环境,选用一些亮色显得活泼,有利于提高工作热情。款式上依不同的工种而定,建筑工,维修因随身携带工具较多,可多设计些口袋;在轻工,电子及某些服务行业可设计新颖些,以收腰,下摆束橡筋,改变领形,如V型,U型或领口,袋边镶色 增加一些创意和潮流感。材料的选择上可采用坚固耐磨的面料,根据岗位的不同还克选择其他面料。 防寒冬装 主要作用于冬季室外作业及常年在低温环境作业穿着,使人体与环境之间的温度产生缓冲作用.在低温条件下能有效的控制皮肤与环境的热交换,但是如果保温不足,配套不合理,结构的科学性不够,就会使隔热性能减低,保温程度下降。 目前防寒服冬装有两种,一种是保暖材料编织的普通内衣式样,另一种是在服装内外两层之间加入填充材料.传统防寒工装的填充材料是以干燥的植物或动物纤维做填充保暖层,以防风面料作外层.实际应用较多的是由纤维的保暖絮片和空气组成的纤维体,以保持一定的静止空气作为隔热内层,以化纤面料经拘水整理后作外层的防寒。 防寒材料的研究重点在于提高保暖程度,中空纤维,三维卷曲纤维,超细纤维,异收缩腈纶,远红外纤维等功能性纤维是新型防寒工装的主要材料。此外,各种保暖工装通过电能向热能转化,为人体提供一个适宜的微气候环境。防寒工装的发展趋势将以功能性保暖,,调温纤维作为保暖内层,以PTFE织物作为防风、防雨、透温外层,根据气候及活动量调节保养。 防寒材料冬装除材料外,面料的色彩也呈多样化,尤其是采用暖色调改变冬装的多冷色的状况,对提高工作激情和效率产生积极的作用。帽子、鞋套、手套、袜子等的选用是户外作业必不可少的防护用品。 连体服 有从头到脚的整体设计,也有上身为背带式或背心式的设计,即人们通常所称的背带装。前者主要用于特殊岗位的防护,如防化学品腐蚀或辐射等,后者则适用于多种岗位,如机械建筑等。连身装的设计除了考虑防护效果和面料质地外,在款式的设计上,由于免去了上装和下装的分离所产生的腰部束缚,强化了腰部的松弛悬垂效果,使女装增添了阳刚之气,男装又多了一点柔性的感觉。从色彩上看,连身装改变了灰、蓝、黑的老面孔,鲜艳的颜色增添了穿着者的热情,奔放。 背带裤 那时候我们穿背带工作裤。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看过卓别林的默片。那时候背带裤是工人阶级的标识。 两根背带从后面拉过来,在前胸搭上扣子;后面看过去,背带在人的后背上交叉为一个大叉;前面看上去,在胸口上有一个大贴袋;男人的背带裤,裤裆很长,裤管肥大,整个儿晃晃荡荡;女人的背带裤就好看多了,在腰头上瘦了,两粒纽扣把女人的腰下凸现了出来。 穿背带裤也有一些特定的动作,套上去以后,必须马上低下头,用下巴抵住前胸上的一大块,这时候,人的脸部表情很怪,龇牙咧嘴的,手便伸到后面,扯过一根背带来,只要扣上一个纽扣,那下巴就可以松弛下来。这种利用下巴帮忙的事儿,我们从小就有,打开书包的时候,那掀开的书包盖儿就需要用下巴压在胸前。所以,用下巴的动作对我来说很是亲切。 有的人比较偷懒,穿背带裤的时候就将带子放得很松,要脱的时候,从肩胛上褪下来,上半身与下半身就一起脱下来了,在穿的时候,也是这样,一起套上去,感觉是从领子里伸进了双脚,到最后,左边一下,右边一下,背带往肩胛上一拉,很洒脱。这样的穿法,像穿有背带的西装裤子。 后来经常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这样的男人———一些公子哥们———穿着背带西裤,两只手的大拇指勾在背带上,很潇洒的样子,就让我想起背带工作裤。这两种人是决然无关的。 背带裤是劳动的象征。即便是做成了时装的式样,牛仔的式样,或者演变为女人的背带裙,也是有着朴实和青春气息的。这是从劳动人民里走出来的品牌,总脱不开一些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有一张照片,拍的是美国前总统卡特,这人喜欢做木匠,不做总统就做木匠活儿,也穿着这样的背带工作裤,很像模像样的。 上海工厂生活的衍变是从背带裤开始的。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背带裤渐渐被全套的工作服替代。料子也从劳动布改为的确良卡其布。工作服越来越被当作是一种福利待遇。各种各样的职业和工种,都可以从各自的着装上得以体现。不变的是机器、机油、回丝,和劳动牌工具;它们与工人生死与共。只要机器还在运转,就要加油,就要保养,就要维修,就有得工作,就有得饭吃。 |
文化衫广告衫设计及印花技巧 ☆水浆印花:是最早期应用的印花技术。它用于印刷图案的材料是水性浆料,类似于画画时用的颜料或染料。通过对印刷网版进行技术处理,从而使有图案的地方浆料可以透过到织物上,而没有图案的地方不能渗透,这样便可将图案印制到织物上。它的特点是:一次只能印一种颜色,如果要印刷第二种颜色必须等前面的颜色干燥后再进行;需要制作印刷版;一般不能用四色来印刷彩 色图案,并且不能在深色织物上印刷浅色图案;优点是印好后的织物透气性能好,但是因为印花时要进行浆洗,所以衣服会发硬。这种方法更多地用于布匹印花。 ☆胶浆印花:基本工艺同水浆印花,只是所用的材料是干燥后会凝固于织物上的胶浆颜料。 特点是:一次只能印一种颜色,如果要印刷第二种颜色必须等前面的颜色干燥后再进行;需要制作印刷版;一般不能用四 色来印刷彩色图案;因为胶浆是不透明的,也可以在深色织物印刷浅色图案;透气性很差;不耐洗图案易脱落,特别是用于化纤类织物时。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印 花T恤多采用胶浆印花。 ☆热固油墨印花:也叫做热固油墨印花。它采用化学油墨作为印花材料,需要高温烘干以 使油墨凝固到织物上;需要制作印刷版;可以采用四色撞网来印刷彩色图案,也可以在深色织物上先印上一层白底后再印刷浅色图案;同胶浆印花一样,透气性 差;不耐洗图案易脱落,特别是用于化纤类织物时。市场上见到的一些图案比较酷一点的T恤即是油墨印花的作品。 ☆烫印和转移印花:是较晚时期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它采用了一种中间介质(如转印 纸),即先将图案印刷在覆有特殊涂层的转印纸上,再通过压力和高温使转印纸上的图案转移到织物上面。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化了印花的生产过程,并且使图案即转印纸的生产独立成为新的行业,方便了图案的分发。它的实际效果同油墨印花,只是它的图案精度更高一些。烫画、T恤转印纸即是此类型的代表。 |
T恤设计 T恤设计(图案设计)有主动设计与被动设计之分。主动设计主要用于生产商品T恤,设计师不受任何限制地发挥主观创意,基本上任何物体、任何平面艺 术手法都可以用之于T恤图案的创作。被动设计主要是指广告T恤、旅游T恤、纪念T恤等的创意设计,要受到一定的限制,要在达到某种意图的约束下进行。 进行T恤设计首先必须掌握T恤印花的基本工艺,还要了解生产者的印花技术水平及所用的T恤印花设备。例如,彩色面料的T恤一直是采用水性胶浆涂料 印花的,但如果生产者掌握了热固塑胶印墨的生产技术并购置了相应的设备(主要为T恤印花机、红外烘干器、红外T恤烘炉等),他就可以采用热固墨对彩色面 料T恤进行印花进行加工。而胶浆印花与热固墨印花对图案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胶浆只能进行简单的色块图案印花,热固墨则可以采用加网过渡阶调印花,不仅 可以在白色T恤上进行原色加网印花,还可以在深色T恤上进行专色加网印花。设计人员设计的图案如果与生产者所掌握的技术工艺不相符,则印刷出来的图案达 不到设计者的原创的意图和效果,甚至根本无法施印。因此,T恤设计师必须是T恤印花工艺的熟练掌握者,特别是优秀的T恤设计师必将十分关注世界上最新T 恤印料和印花设备的发展状况及其技术特点,以便以最快的速度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生产出新颖别致的T恤来。 在工业发达国家,T恤设计师往往是独立职业者。他们创办自已的T恤设计师或公司,他们将自已的创意和设计出售给T恤工厂、T恤经营者、广告公司等 客户。这样的T恤设计公司在进行设计时往往最先考虑三个问题: 1.客户的要求; 2.采用最新的T恤印花技术达到独特出彩的艺术效果; 3. 最佳的成本利润率。 彩色阶调网版印刷技术近几年恤印花中也逐渐被采用。同时,电脑桌面出版系统的普及和竞争更使分色加网的制作费用大幅度降低,现在我们要制作分色加 网片已经是很方便很价廉的事了。这一进步如同印刷业中的由凸版印刷进步到胶版印刷,T恤设计人员摆脱了色块图案的设计限制(胶浆印花除外),拥有了更大 的创作空间,不论是照片效果、绘画效果还是喷绘效果现在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加网网版印刷技术而在T恤上得到再现。这是当代科技的进步,同时也对T恤设计 人员提出了掌握数字化技术的要求。 |
品味制服
国家标准
一般防护服 一般防护服 GB/T13661-92 General Protective Clothing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般防护服的款式分类、设计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织物为面料,采用缝制工艺制作的一般防护服(下称防护报)。 2、引用标准 GB 250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 411 印染棉布技术要求 GB 414 印染布皂洗牢度试验方法 GB 2661 男女单服装 GB 2662 男女棉服装 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GB 2829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 GB 3921 纺织品耐洗色牢度试验方法 GB 3923 机织物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量(条样法) GB 5326 精梳涤棉混纺印染布 GB 13640 劳动防护服号型 GB13661 一般防护服 FJ 513 染色中长涤粘混纺布 3、术语 3.1 一般防护服用 防御普通伤害和脏污的各行业穿用的工作服。 3.2 缝纫强力 在规定条件下,使织物缝纫处断裂所需的力。 4、款式分类 a. 上下身分离式; b. 衣裤(或帽)连体式; c. 大褂式; d. 背心; e. 背带裤; f. 围裙; g. 反穿衣等。 5、设计 防护服应做到安全、适用、美观、大方,应符合以下原则: ▲ 有利于人体正常生理要求和健康。 ▲ 款式应针对防护需要进行设计。 ▲ 适应作业时肢体活动便于穿脱。 ▲ 在作业中不易引起钩、挂、绞、碾。 ▲ 有利于防止粉尘污物沾污身体。 ▲ 针对防护服功能需要选用与之相适应的面料。 ▲ 便于洗涤与修补。 ▲ 防护服颜色应与作业场所背景色有区别,不得影响各种色光信号的正确判断。 凡需有安全标志时,标志颜色应醒目牢固。 6、技术要求 6.1 面、辅材料的性能要求 6.1.1 面料断袋强力 a.化纤、涤棉混纺布经向断裂强力应不小于780N(厚料)或490N(薄料);纬向断裂强力应不小于390N。 b.棉印染布经向断裂强力不小于911N;纬向断裂强力应不小于411N。 6.1.2 面料缩水率 a.涤棉混纺印染布缩水率应符合GB5326表4规定。 b.染色中长涤粘混纺布经向缩水率不大于3%,纬向缩水率不大于2%。 c.印染棉布经纬向缩水率均不大于3%,对大于3%的面料必须预缩后再加工。 6.1.3 面料耐洗色牢度 a.涤棉混纺印染布应符合GB5326表5规定。 b.染色中长涤粘混纺布应符合FJ513表5规定。 c.印染棉布应符合GB411表6规定。 6.1.4 防服易损部位,如肘膝盖臀部,一层面料尚不能满足需要时,应加贴布。 6.1.5 缝纫线单线强力不小于7.8N/50cm(800gf/50cm)。 6.1.6 衬布袋布的性能应同面料匹配。 6.1.8 钮扣的色泽质地应服从防护总体设计要求, 电器装配等作业场所用工作服上禁用金属扣。 6.2 号型尺寸应符合GB13640的规定各主要部位允许偏差符合GB2661~2662规定。 6.3 针距密度 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针距密度 6.4 缝制工艺应符合以下要求 6.4.1 各部位的缝合要顺直整齐伸缩性面料松紧应适宜。 6.4.2 线路针迹要整齐,无明显歪曲或堆砌,无跳针、开线、断线。 6.4.3 腋下裤档等易开裂部位采用双道线。 6.4.4 上衣袖口、底边及裤脚口的折边要在2㎝以上。 6.4.5 钉扣牢固,钉线必须透布层。四眼扣的钉线应并列,首结牢。 6.4.6 锁扣眼应匀整、完全、美观。扣与眼相对,允许偏差不大于0.2场面cm,扣眼开通。 6.4.7 商标位置端正,上衣钉在领下沿后中,裤子钉在门襟腰里,号型标志钉在商标下沿。 6.4.8 衣片缝纫强力不小于100N。 6.4.9 钮扣缝纫强力不小于140N。 6.5 成品外观要求: 6.5.1 折叠端正、熨烫平整,表面清洁。不得有污渍、疵点及其他有损外观的毛病。 6.5.2 不应有漏缝、缺件、破损。 6.5.3 领子平服、不起翘,上袖端正、圆顺,袖笼周围不起绉。 6.5.4 对称互差:门襟、袖长、袖口、裤长、裤脚、裤门襟对称互差不大于0.4㎝。 6.6 成品色差 上衣领、袋面料、裤腿侧缝色差高于4级,其他表面部位4级。 7、试验方法 7.1耐洗色牢度检验 按GB3921或GB414试验。 7.2成品规格检验 以米制钢卷尺对成品试样主要部位规格尺寸进行测量。 7.3制作质量检验 检验在照度不小于150lx的平面工作台上进行,检验者前方无闪烁光或眩光。先将试样全部钮扣扣好,平铺于工作台上后,按6.2~6.6条(除6.4.8,6.4.9外)规定的技术要求,逐项进行检验。 7.4 成品色差检验 按GB 2661第15章(1)项规定检验,以GB 250评级。 7.5缝纫强力检验 按GB 3923试验,结果取最低值。试样制备方法如下: 7.5.1衣片缝纫试样的制备 在腋下、肩袖、裤内侧及裤档缝合处或缝合 陷部位,以缝合线为中心线,截取宽5㎝(有效针码长度),长33㎝的试样。 7.5.2钮扣缝纫试样的制备 取衣、裤门襟(包括全部钮扣)宽5㎝试样,以自身扣眼,依次扣好钮扣, 逐一进行试验。 8、检验规则 8.1 每批服装材料需要经服装加工厂质检部门查验无误后,方准入库。 8.2 每批防护服产品需经加工厂技术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并应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8.3 防护服的质量检验应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检验项目及不合格分类应分别符合表2、表3要求。 表2 一般防护服验项目 注:+ 表示应检项,- 表示不检项。 表3 一般防护服不合格项目分类 8.4 出厂检验应按批量进行,应以供货批为检查批, 也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检查批。被检防护服应从检查批中随机抽取。 8.5 出厂检验采用计数抽样方法,就符合GB 2828规定,按表4随机抽样。 表4 一次正常检查抽样方案 注:Ac —合格判定数;Re—不合格判定数; 8.6 在以下情况下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正式投产前; b.服装面料、款式,缝制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整体效能; c.停产一年以上,重新恢复生产;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结果有较大差异; e.正常生产的产品可每两年进行一次; f.产品质量检验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8.7 型式检验的抽样方法应符合GB 2829规定。型式检验的检查批,应是为定型检验生产的全部产品,或正常批量生产过程中,型式检验规定周期内的全部产品。抽样大小应根据所承受的试验费用与试验设备的现有能力确定。也可按表5随机抽样。 表5 判别水平Ⅱ的一次抽样方案 8.8 检验结果的判定与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8.8.1应依据表3的要求,按A、B、C三类不合格数分别累计。 累计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 a.一件产品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A类不合格(可能同时存在B类和C类不合格),按一个A类不合格品统计; b.一件产品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B类不合格(可能同时存在C类不合格, 但不得有A类不合格), 按一个B类不合格统计; c.一件产品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C类不合格 (不得有A类或B类不合格),按一个C类不合格统计。 8.8.2某一类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合格判定数Ac时,为该类检验项目合格。反之,如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R,则该检验项目为不合格。 8.8.3如A、B、C三类检验项目均合格,该批产品为合格品;若仅C类检验项目不合格,该批产品为副品;若A、B类检验项目不合格或A、B两类有一类不合格,由该批产品为不合格品。 8.8.4对不合格批产品,允许将不合格品剔除或全面返修,修改后再次提交检验,检验的严格程度及样本大小应由供需双方商定。 8.9对违反一般防护服设计原则,影响防护功能,面料主要性能不符合规定的未定型新产品,不得进行型式检验,不准投产。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每件成品须有厂名、商标、号型和检验合格证。 外包装上应有厂名、商品名称、货号、数量及出厂日期。 9.2 包装应整齐、牢固,数量准确,在产品与外包装间应设防潮隔层,外包装有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9.3 产品运输不得损坏包装,防止雨淋日晒。 9.4 产品应在阴凉、干燥、通风确保安全的地方贮存、防止鼠咬虫蛀、霉变和其他隐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棉服装 Cotton wadded clothes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服装的要求、检验(测试)方法、检验分类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全面部技术特征。 本标准适用于以纺织织物为面料,以各种天然纤维棉、化学纤维棉、长毛绒(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动物绒毛(羽绒除外)、动物毛皮为填充物或制成活里用料,成批生产的男、女及儿童棉服装。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过程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50---1995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251---1995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1335.1~133.5-1997 服装号型 GB/T2912.1---1998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1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21---1997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GB/T3923.1---1997 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 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条样法 GB5296.4---1998 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T14272---1993 羽服装外观疵点及缝制起皱五级样照 FZ/T80002---1991 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3、要求 3.1 标识 产品的标识按GB5296.4的规定执行。 3.2 号型规定 3.2.1 号型设置按GB/T1335有关规定自行设计。 3.2.2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GB/T1335有关规定自行设计。 3.3 原材料规定 3.3.1 面料 按有关纺织面料标准选用适合于棉服装的面料。 3.3.2 里料 采用与面料性能、色泽相适合的里料,特殊需要除外。 3.3.3 填充物 按有关标准选用具有一定保性的各种天然纤维棉、化学纤维棉、长毛绒(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动物绒毛(羽绒除外)、动物毛皮。 3.3.4 辅料 3.3.4.1 衬布 采用适合面料的衬布,其收缩率应与面料相适宜。 3.3.4.2 缝线 采用适合使用面料质量的缝线,装饰线除外。钉扣线应与扣的色泽相适宜。 3.3.4.3 钮扣、拉链包括金属附件 采用适合使用面料的钮扣(装饰扣除外)、拉链、金属附件,无残和不变行、不变色 3.3.4.4 钉商标 钉商标线应与商标底色相适宜。 3.4 经纬向技术规定 前身顺翅(不允许倒翅),后身、袖子、前后裤片允许程度按表1规定。 3.5 对齐对格规定 3.5.1 面料有明显条格在2cm及以上的按表2规定。 3.5.2 倒顺绒原料,全身顺向一致 3.5.3 特殊图案面料以主图为准,全身顺向一致。 3.6 色差规定 3.6.1 领面、袋与大身、裤侧缝色差高于4级。 3.6.2 其他部位色差4级 3.6.3 衬布影响或多层料造成的色差不低于3---4级。 3.7 外观疵点规定 成品各部位疵点按表3规定。成品各部位划分见图1。每个独立部位只允许疵点一处,未列入本标准的疵点按其形态,参照表3相似疵点执行。 3.8 缝制规定 3.8.1 针距密度暗表4规定 3.8.2 各部位缝制线路顺直、整齐、平服、。主要表面部位缝制缩按GB/T14727,不低于3 级。 3.8.3 领子平服,领面松紧适宜。 3.8.4 绱袖圆顺,前后基本一致,斜料左右对称。 3.8.5 钉袋与袋盖方正、圆顺,前后高低一致,斜料左右对称。 3.8.6 拉链线整齐,拉链码带平服、顺直。 3.8.7 锁眼定位准确,大小适宜,扣与眼对位,整齐牢固。脚高低,线结不外露。 3.8.8 金属扣上下扣松紧适宜 ,牢固、不毛、不脱落。 3.8.9 商标、号型标志、成分含量、洗涤标志位置端正,清晰准确。 3.8.10 绗线顺直,厚薄均匀。 3.8.11 各部位缝线迹30cm内不得有两处单跳和连续跳针,链式线迹不允许跳针。 3.9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极限偏差表按5规定 3.10 整烫外观规定 3.10.1 各部位烫平服、整洁、无烫黄、亮光。 3.10.2 粘合衬不准有脱胶及渗胶。 3.11 强化性能要求。 3.11.1 色牢度 成品的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按表6规定。 3.11.2 缝制强力 成品主要部位缝子纰裂程度按表7规定。 3.11.3 成品释放甲含量:成人<150mg/kg 儿童<100mg/kg 4、检验(测试)方法 4.1 检验工具 4.1.1 钢卷尺 4.1.2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 251) 4.1.3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 251) 4.1.4 羽绒服装外观疵点及缝制起五级样照(GB/T 14272) 4.21 成品规格测定。 4.2.2 成品主要部位规格按本标准3.2.2规定。 4.3 外观测定 4.3.1 对条对格按本标准3.5规定。 4.3.2 色差按本标准3.6规定。测定色差程度时,被测部位必须纱向一致,入射光与被测物 4.3.3 疵点按本标准3.7规定。 4.3.4 缝制按本标准3.8规定。针距密度按本标准表4规定,在成品上任取3cm测量(厚薄部位除外)。成品表面主要部位缝子缩按本标准3.8.2规定。 4.3.5 纬(条格)倾斜与水平最大距离 纬斜率(%)= _________ ×100 4.3.6 外观整烫按本标准3.10规定。 4.3 理化测定产品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按GB/T3921规定。 4.4.1 产品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测试方法按GB/T3921规定。 4.4.2 产品缝子纰裂测试取样部位按9规定。 4.4.3 产品放3 产品放甲含量测试方法按GB/T2912.2规定。 5、检验分类规侧 5.1 检验分类 成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5.1.1 出厂检验按本标准第3章规定,3.11除外。 5.1.2 型式检验按本标准第3章规定。 5.2 质量等级划分规则。 成品质量等级划分以缺陷是否存在及其轻重程度为依据。抽样样本中的单件产品以缺陷的数量及其轻重程度划分等级,批等级以抽样样本中单件产品的品等数量划分。 5.2.1 缺陷 单件产品不符合本标准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即构成缺陷 按照产品不符合标准和对产品的性能、外观的影响程度,缺陷分成三类: a) 严重缺陷 严重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严重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称为严重缺陷。 b) 重缺陷 不严重降低产品的使用性能,不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但较严重不符合标准规定的缺陷, 轻缺馅不符合标准的规定,但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外观影响较小的缺陷,称为轻缺陷。 5.2.2 质量缺陷判定依据见表10。 5.3 抽样规定 抽样数量按产品批量: 500件(条)(含500件、条)以下抽验10件(条)。 500件(条)以上至1000件(条)(含1000件、条)抽验20件(条)。 1000件(条)以上抽验30件(条)。 理化性能抽样按项目抽1至3件(条)。 5.4 判定规则 5.4.1 单件(样本)判定 优等品: 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0 轻缺陷数≤4 一等品: 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0 轻缺陷数≤7或 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1轻缺陷数≤3 合格品: 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0 轻缺陷数≤10 或 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1轻缺陷数≤6或 严重缺陷数=0 重缺陷数≤2轻缺陷数≤2 5.4.2 批量判定 优等品批:样本中的优等品数≥90%,一等品、合格品数≤10%。理化性能测试达到优等品批。 一等品批:样本中的一等品以上产品数≥90%,合格品数≤10%。理化性能测试达到一等品批(不 含不合格品)。 合格品批:样本中的合格品以上产品数≥90%,不合格数≤10%。理化性能测试达到合格品批(不含严重缺陷不合格品)。 当外观缝制质量判定与现化性能判定不一致时,执行低等级判定。 5.4.3 抽验中各批量判定数符合标准规定,为判定合格的等级品批出厂。 5.4.4抽验中各批量判定数不符合标准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抽验。抽验数量增加一倍,如仍不符合标准规定,应全部整修或降等。 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按FZ / T 80002执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劳动防护服号型 Size designation of protective clothing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劳动防护服号型、控制部位尺寸系列与号型标志。 本标准适用于劳动防护服的规格设计、生产与选用。 本标准也适用于其他工作服的设计、生产与选用。 2、引用标准 GB 1335.1 服装号型 男子 GB 1335.2 服装号型 女子 GB 3975 人体测量术语 GB 5703 人体测量方法 GT / T 12903 个人防护用品术语 3、号型设置 3.1 劳动防护服号型是以身高尺寸为号,以胸围尺寸为型。依据我国成年男子(18~60岁)和成年女子(18~55岁)的身高、胸围数据的实际分布设置号型。 3.2 男子号型设置见表1 表1 男子号型设置 .㎝ 3.3 女子号型设置见表2。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08-28批准 1993-03-01实施 表2 女子号型设置表 .㎝ 3.4 号型的使用 各地区根据劳动人口身体尺寸数据的分布及生产发放条件(见附录A)及各种劳动防护适体性的不同要求合理选用号型。 4、控制部位尺寸系列设置 4.1 控制部位的选定与分类 4.1.1 控制部位分的选定与GB 1335.1~1335.2相一致,测量方法见附录B。 4.1.2 控制部位分为高度、围度二大类。 a. 高度类:身高、颈椎点高、坐姿颈椎点高、全臂长、腰围高。 b. 围度高:胸围、颈围、总肩宽、腰围、臀围。 这十个主要部位尺寸是服装规格设计的依据。其中高度类尺寸随身高变化相应变化。围度类尺寸随胸围变化相应变化。 4.2 腰围尺寸的设置 同一胸围条件下,根据人体体型的不同,分设二个腰围尺寸作为上下装配套选用。 4.3 控制部位尺寸系列 4.3.1 男子控制部位尺寸系列见表3。高度类和围度类尺寸号型要求组合。 表3 男子控制部位.㎝ 表4 女子控制部位.㎝ 5、号型标志 5.1 劳动防护服必须标明号型。 5.2 号型表示方法:号与型之间用斜线分开并注明对应的腰围数值。 例:上装170 / 88 套装(或下装) |